查看原文
其他

单人最高资助2500万: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46人名单公布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3-11-14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科学资助


2023 年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发布,单人最高可获 2500 万元资助


10 月 30 日,2023 年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发布,共 46 名科学家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由腾讯公司 2022 年出资成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在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个领域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实验类资助额度不超过 500 万元/人/年,理论类不超过 300 万元/人/年,连续资助 5 年。资助期满后如通过评估,可获得续期资助。



此次入选的科学家是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员,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人数最多,均为 8 位。6 位来自中国科学院,3 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 位来自复旦大学。(新基石科学基金会)



· 科研工具


Excel 让科学家头疼的 Bug 终于被修复


近日,微软正在推出针对 Windows 和 macOS 的更新,以解决 Excel 自动转化数据带来的问题。微软 10 月 19 日发布的博客称,通过“数据”(Data)下的复选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更改 Excel 的默认行为,并且禁用特定类型的自动数据转换。这意味着,科学家可以防止 Excel 自动将 "E" 周围的数字转化为科学计数法,或者将连续的字母或字符串转化为日期等“Bug”出现。该更新建立在该公司去年添加的自动数据转换设置的基础上,其中包括 Excel 在即将获得额外帮助时发出警告的选项,并允许用户在没有自动转换的情况下加载文件。


来源:微软官方博客


Excel 的自动转换功能是为了方便快捷地输入某些类型的常用数。但 2016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基因名称会在默认情况下转换为日期和科学计数法形式,科学家们不得不更改基因名称。而这次的更新将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微软的博客还提出了一些警告,比如 Excel 通过将数据保存为文本来避免转换,这意味着数据可能无法用于以后的计算。还有一个已知的问题是,Excel 在运行宏时无法禁用转换。(The Verge,Microsoft 365 Insider)



· 大学排名


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内地高校 17 个学科位列世界第一


10 月 27 日,2023 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正式发布。美国大学在 30 个学科中夺冠,上榜高校 303 所,上榜总次数达到 4318 次。中国内地共有 333 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 3390 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内地高校新增三个学科世界第一,东华大学在首次发布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取得冠军席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次在农学学科排名世界第一,南京农业大学首次在兽医学学科排名世界第一。至此,中国内地高校在 17 个学科成为全球冠军,分别是清华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河海大学(水资源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从中国内地高校的上榜学科数量来看,浙江大学以 53个上榜学科数登顶中国内地第一,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榜学科数量最多的学校。清华大学有 16 个学科跻身世界前十、33 个学科位列世界五十强,同时成为中国内地高校中十强和五十强学科数量最多的高校。


拥有世界前十学科数最多的 3 所高校分别是哈佛大学(26 个)、斯坦福大学(22 个)、麻省理工学院(18 个),清华大学(16 个)、牛津大学(11 个)、哥伦比亚大学(11 个)、上海交通大学(11 个)、宾夕法尼亚大学(11 个)名列其后。(软科)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重要突破:神经网络获得类人的泛化语言能力


10 月 25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神经网络,使其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能够对语言进行组合性概括的泛化能力。


泛化能力,是人将已知的知识、规律或技能应用到类似的陌生情景中的能力,而语言泛化的能力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将学到的新单词通过抽象概括,在新语境中推广应用的能力 。例如,理解“猫追狗”的人也会自然地理解“狗追猫”这句话。虽然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类认知的方式,目前也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点,但神经网络并不像人类一样能轻而易举得使用一个新词。近 40 年来,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一直探索,神经网络是否可能成为模拟和认识人类认知的合理模型 。在新研究中,作者引入了组合性元学习(meta-learning for compositionality)方法,通过动态组合任务流指导神经网络的训练。对比同样可以进行类人对话的 ChatGPT(包括 GPT-4)所使用的人工智能模型,新方法下训练的神经网络在语言泛化能力上有明显较强的表现。该研究有望进一步提升神经网络的学习效率,并大幅度降低同类型语言模型的数据训练成本。研究者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人类获得语言泛化能力的原理来搭建更强大的神经网络。(Nature News)



· 灵长类研究


黑猩猩也有更年期,这挑战了“只有人类拥有更年期”的假说


根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生活在乌干达的雌性黑猩猩显示出了与人类相似的更年期迹象,即它们在繁殖能力终结后仍能存活很长时间


此前观点认为,更年期仅在人类和少数齿鲸物种中存在,这或将被新研究推翻。研究人员对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Kibale National Park)中 185 只雌性黑猩猩进行了长期观察,并计算了其生殖后表征(PrR,处于生殖年龄后状态的寿命占成年后寿命的比例)。结果发现,雌性黑猩猩的 PrR 为 0.2,高于大多数哺乳动物接近于 0 的数值,这意味着其雌性成年后平均有20% 的寿命处于育龄后状态。并且,来自 66 名不同生育状态和年龄的雌性黑猩猩的尿液样本显示,向这种育龄后状态的转变以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激素的变化为标志。


类似的激素变化是人类更年期的诊断指标。然而,与人类不同的是,研究所观察的育龄后黑猩猩并不参与对其孙辈的抚养,这表明:流行的“祖母假说”(即用适应性演化来解释为什么育龄后寿命仍然很长)并不适用于这些雌性黑猩猩。这可能有助于了解人类更年期这种罕见特征是如何演化的。相关论文 10 月 27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Science News


编写:宋秋舸、沈王梓、汤雅汶、李裕欣、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